aT Studio























Summer 2024
Buildings· Installations & pavilion· Exhibition&Event · Branding· Culture &Leisure·Community engagement
’项目简介:
《栖居系列·本草赋》以华夏草药文明史上的“神农本草园” 与西方”修道院花园“为概念, 欧洲”修道院花园“包括药用花园和蔬菜园,“神农本草园”是培植灵药的药草园圃。
园内共种植了80多种植物,观赏与实用兼具的药草,药木,植物和蔬菜.代表东方的山茶花、山茱萸、梅花、樱花、棣棠花、桔梗、莲花和紫薇等各式各样的花草;代表西方的玫瑰、茉莉, 接骨木, 薄荷,罗勒, 迷迭香,金盏花等种植在修道院式样回廊的中世纪的露天草药园里.
这里不仅是一个教育公众了解植物学和植物对人类生存和福祉的药用,经济,文化和环境重要性的研究场所,更是亲近自然,美好平静的避难所.可以在这里看见四季不同的美,欣赏五月的芍药田,初夏的薰衣草,秋天的有色叶子,以及冬季大型温室中种植的药草和花卉。
草本宫园是栖居地,文化休闲场所,也是社区研究和教育空间。24个居室前带有的私人小花园,可以自由地在上面种植自己喜爱的植物:可以是药用植物,可以是蔬菜 ;  就像植物学家发现草药一般,来访者可参与草药研究居者将沉浸式体验 , 神秘的草药气味与植物色彩随季节的变换的花园, 获得不同纬度的感观体验和疗愈, 如同被带回漫山遍野奇花异草的上古时期春山悬圃
语境:
草药的历史证明了人类与自然世界的深厚联系  原始社会的人类大都顺应自然,会观察动物的行为,并尝试用各种植物来治疗疾病。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植物的药用知识代代相传,为草本治疗奠定了基础。药草园源于早期人类依靠反复试验来发现植物的治疗特性 .例如古埃及人就在纸莎草卷轴中详细记录了草药疗法,包括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和程序。 埃伯斯纸莎草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1550 年,是古代草药处方的宝库,揭示了古埃及人对草本医学的理解。在印度次大陆,阿育吠陀作为一种整体治疗系统,于大约 5000 年前出现。古代阿育吠陀的实践者很早便认识到自然、人类和治疗之间的联系,在文献《Charaka Samhita》和《Sushruta Samhita》中,强调了身体能量(doshas)的平衡,以及如何使用草药恢复健康。 随着文明的扩展,人们对草药的探索也在不断深入。 到了中世纪,草药知识的演变进入了变革时期,融合了科学、灵性和创新。
在西方古代,药园通常与修道院关联 , 古代僧侣对药理知识的研究是通过寺院草药园中对植物的栽培和观察而来。
西方文献中有关药物学的记载也可追溯至公元1世纪罗马医生Dioscorides所著本草(De Materla Medica)的相关草药研究和早期的人类发掘药物;
8世纪西班牙记录了穆斯林时期埃米尔阿卜杜勒拉赫曼的皇宫中的首个植物驯化引种园以及之后欧洲古代寺院中药用植物栽培惯例等(Hill, 1915; Heywood, 2015)。
9世纪以来, 西方的药园通常与修道院关联, 特别是欧洲之父查理曼大帝(公元742-814)时期在St. Gall建立花园中的草药园, 被认为是后来16世纪在意大利大学中建立的药用植物园的雏形(Hill, 1915)。
世界各地的土著文化持续实践和保留独特的草药传统。 而传统中医(TCM)受阴阳平衡的启发,也一直利用多种草药来恢复身体的和谐。 同样,美洲原住民、非洲和南美文化也保留了他们的草药知识,强调身心一体的草本治疗。
而在华夏文明中, 可上溯自华夏上古时期《春山悬圃“神农本草园” (2,800 BC)培植灵药,被认为是药草园圃和植物园思想的源头,书中记载了关于昆仑山的描述:昆仑半山腰有一个花园,叫悬圃,长满奇花异草, 神仙们在这里种植灵芝和兰蕙,各种神奇花草,这些都是具有长生不老功效的药草。也逐步孕育出“台”“囿”“园圃”等古代园林形式。从商纣王鹿台、周文王灵台到秦汉上林苑、建章宫,从唐代长安大明宫、华清池到北宋东京华阳宫,从清朝中叶圆明园到颐和园,演进出古代皇家园林的杰出经典。西晋石崇金谷园,南北朝会稽山居,唐朝辋川别业、白居易庐山草堂,北宋司马光独乐园等,树立了我国私家园林典范。唐代京师药园和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发展,促进了药园、药院、药栏、药圃和药畦的诞生。唐太医署国家药园既是药用植物园,也是药学高等教育机构。在我国古代园林发展史上,既建造了具有植物园性质的园圃,又发展了专门栽植药草的皇家园林,促进了传统植物学、本草学、医药学和农书典籍编篡及植物园发展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诗经》《楚辞》记载了黄河长江流域华夏先民对植物的认知、应用和文化成就。我国古代植物学著作丰富,从晋代《南方草木状》到清代《植物名实图考》,描述了植物形态特征、品种变异及用途。先秦训诂名著《尔雅》解析了先秦名物和古籍经典植物名称,奠定了本草学基础。从东汉《神农本草经》到明代《本草纲目》,我国历代本草学著作数百种,对中医药学形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古代医学著作丰硕,从秦汉《黄帝内经》、东晋《肘后备急方》,到隋唐《千金要方》,记载了中医药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理论发展,促进了药用植物栽培应用推广。我国古代农书种类繁多,从萌芽成熟到推广转型,记载农事经验与农业成就,北魏农业典籍《齐民要术》既是世界上最早的农学著作,也是最具科学性的古代农书。
西方语境的植物学源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及其弟子泰奥弗拉斯托斯,《植物探究》《论植物的成因》创立了植物学最初的概念和思想,是文艺复兴时期植物学知识的主要来源。西方药用植物知识由古希腊医生戴可利斯奠定基础,罗马时期希腊医生迪奥斯科里德斯完善,《论药物》是西方医学史上最古老的药学典籍,15世纪仍在药物学及植物学占据重要地位,早期植物园建立多以此为参考选择药用植物。古罗马时期注重植物用途研究,侧重农书编撰,老加图《农业志》是现存最古老的拉丁语农书,瓦罗《论农业》记录了丰富的农业技术,科卢梅拉《农业论》涉及果树栽培及造园,老普林尼《自然史》汇集同时代大部分植物、农业、园艺等知识。


©aT Studio